缅怀宫达非同志
作者简介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一位光明磊落、孜孜不倦、无私献身于共和国外交事业的老前辈的形象,他就是前副外长宫达非同志。
1999年,宫达非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研究会上发言。
我的外交生涯里,有相当长的时间接受过这位老首长的谆谆教诲。现就他的风范事迹撷述一二,以表达我的缅怀和敬意。
政治品格,坚如松柏
我于1967年10月从外交学院调研班进入外交部非洲司工作,当时宫老是非洲司的主要领导之一。对我们这些新入部的青年同志,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经常鼓励我们要善于钻研、肯动脑筋,提高政治素养。
非洲司的同志们对宫达非同志的政治品格都非常钦佩。在“文革”时期,他顶住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严重干扰,态度鲜明地捍卫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外交路线。
他坚决反对让大批党的干部“靠边站”,反感有些青年同志在运动中的过火行动,特别不满一些人歪曲事实,搞无谓的“揭发”和“批判”。他指出:共产党人应当具备诚实的品质,凡事要实事求是。
据说战争年代,宫达非同志与王力曾在一起工作,彼此非常熟悉。“文革”初期,王力成为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是红极一时的显赫人物。但是,宫达非同志不与王力有任何联系,不套近乎,不攀附,不走“官场捷径”,鄙弃“政治投机”。宫老在内心深处对“四人帮”这伙搞阴谋诡计而扶摇直上的人极其痛恨。
宫老为人正派,我曾亲自感受过。1969年冬天,西亚北非司与非洲司合并成亚非司(即“西亚非洲司”),仅剩业务干部25人,大部分同志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原西亚北非司某领导同志和宫达非同志负责抓亚非司工作,我当时也在临时业务班子里。
一天,干部司一位领导同志到我司宣布,请宫达非同志抓亚非司工作,另一位司领导脱离工作,去反省自己的问题。宫达非同志在这特殊的时候显示了光明磊落的胸怀。在一次全司会上,他以平静的语气说:“组织上让我全面抓亚非司工作,我一人的能力有限,一要依靠部领导,二要依靠全体同志的支持和配合。某领导同志是中东问题专家,组织上让他用更多的时间想想问题,我希望他把问题理清楚后,早日返回工作岗位。”
当时部分同志对宫老的讲话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不施加压力,那位领导同志怎么会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呢?宫老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历史,当年延安整风期间,曾发生过你斗我、我斗你的严重左倾现象,后来由于我党贯彻了‘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大力纠正了一批错案,才使这些干部得到解放,重新以饱满的精神走上工作岗位。”
宫老坚决反对用施压办法来对付同志,坚持公平正义,把事情讲清楚。这件事体现了一位领导同志的高尚的政治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敬业精神,堪为师表
宫老的敬业精神,像一盏明灯闪亮在我们青年同志们眼前。从我入部时候起,就看到他总是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伏案办公,夜以继日,使我们深为感动。在离休后的晚年,他继续关心国际形势,尤其钟情于对非洲工作的研究,经常提出独到、精辟的见解。平日他常与社科院、北京大学及社会上一些学者保持广泛联系,同他们切磋商讨非洲问题,在社会上拥有很好的号召力。
宫老的敬业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全身心投入。他认真贯彻周总理关于“政治落实到业务”的重要指示,反对“空头政治”,要求每个人第一要务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革”初期,有些同志热衷于搞运动,还有些同志忙于参加帮厨、搞卫生等劳动,而对外交业务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宫老见此状况忧心如焚,不顾舆论的压力,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司长办案重要,还是帮厨重要?”此说一时被人们称为宫氏“名句”。人们对他高度重视外交工作的职业素养无不从心底表示敬意。
第二,认真学习和自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他向青年同志们指出,外交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做好外交工作,首先要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好。
宫老率先垂范,经常在全司大会上宣读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外宾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进行解释。他的串讲娓娓生动,俨然似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授课一样,在场的同志们常常听得入迷,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当时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人们把聆听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讲话作为丰盛的精神食粮来品尝和享受,对宫老绘声绘色的讲解赞叹不已。
第三,对外交业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宫老教导我们:对重要案子要广开思路,多设想几个处理方案,再从中反复比较,然后选择最佳方案。对重要调研文稿,他从来都是要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几易其稿是常有的事。对上呈件,更要再三推敲。
他一再告诫我们,中央领导同志日理万机,时间十分珍贵,上呈件一定要惜墨如金、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文字简洁。他为了起草好重要讲话稿,还虚心地向外交撰文名家乔冠华、章文晋等请教,称这是向人家借个“杆子”爬,努力使讲话稿富有特色、蕴意深刻、文字生动。
他曾指出,我们有时起草的讲话稿用词不够确切,如挫败了一次未遂政变,就说成是“掀起了反帝反殖的高潮”。他要求我们在外交行文中慎用“高潮” “运动”之类的大字眼。
再如,有位同志在讲话稿中对非洲某一小岛国的反殖斗争用了“披荆斩棘”的成语。宫老提出意见,这个岛国实在太小了,斗争事迹也不突出,谈不上“披荆斩棘”,我们对其评价一定要恰如其分,否则会被视为外交笑料。
我还多次看到,宫老对即使是几行字的回复电稿也拿出狮子捕兔的精神,反复修改。有时他将科员拟的文稿修改得非常彻底,但同志们看到他的精美的修改稿后,仍是赞不绝口,而不会垂头丧气,因为是字字珠玑啊。
宫老是一位战争年代过来的“戎装褪色着文装,奉使持节交万邦”(宫老诗句)的老干部,由于他勤学苦练,文字功底深厚,往往让那些毕业于正规大学的文科生也为之汗颜。他酷爱古典诗词,曾写出高水平的诗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宫达非同志政策水平高、人格高尚、工作业绩突出,故而声望日隆,担任主管非洲司和亚非司等单位的副部长,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
敢讲真话,胸怀坦荡
凡同宫老接触过的同志,皆赞扬其率直的性格——敢讲真话和心里话。他对青年同志既平易近人,又要求严格。常鼓励他们在政治上要站稳立场,业务上要本领过硬。
1961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他十分重视调研工作,认为这是高级外交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他曾尖锐地向青年同志们指出,如果你对调研不感兴趣,不想下一番苦功钻研下去,不想把这项工作真正拿起来,你就很难成为一名高水准的外交官。他的讲话,对青年同志的警示作用很大。许多青年同志从那时起就发奋努力,把调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
宫老还在调研上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组织薛谋洪大使、田逸民大使等资深研究人员以学者身份,赴非洲6个重要国家进行实地学术考察,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做了颇有深度的考察研究和比较分析,他们撰写的考察报告深受好评。
宫老在担任部领导期间,善于体察下情,强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多办实事,切实解决大家的具体困难。
有些青年向他反映,说食堂厨师打饭菜时,对女青年往往优待一些。宫老听后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他说,我部厨师同志很辛苦,收入也不高,在社会上还被人瞧不起,连找个对象也有困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从事外交业务工作的青年同志把目光放远些、心胸宽阔些,不要太计较这些小事,而要去全心关注外交工作的大局。宫老的这番坦诚之言,很快平息了食堂里发生的一些争论。
还有的同志出于对同事的关心,曾建议领导干部到部属家中去家访。宫老听后直言表态,“我不主张在目前情况下提倡大家搞家访。现在同志们住房普遍十分紧张,实难接待来访,再加上业余时间家务劳动繁重,如再去访问,势必增加其负担,还是让主管部门尽快设法解决大家住房紧张的问题。”人们十分赞同宫老对家访的实事求是的看法。
宫老离休后,非常关心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有关政策,他不因为自己是离休干部就避嫌不谈此问题。他曾直言向有关部门反映,不要因为外事工作资源紧张,就可以忽视解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问题。他的意见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与落实。
最后,让我选录宫老《病中杂吟》里的两首短诗作为本文的结尾,让同志们从中领略一位奋斗不息、志存高远、向往和平与发展的老外交家的高尚情怀。宫诗如下:
一
投笔毁家赴国仇,
回望烽烟六十秋。
国耻尽雪长城固,
慷慨无负少年头。
二
大寿八十赐乃翁,
平生求索为一经。
敢问二百年间事?
和平发展归大同。- END -
文字 | 《外交纪实(二)》 作者 | 陆苗耕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